1. 普洱茶的演變過程
黑茶屬后發(fā)酵茶,是我國特有的茶類,生產歷史悠久,花色品種豐富。早在11世紀前后,即北宋熙寧年間(公元1074年)就有用綠毛茶做色變黑的記載。黑茶是很多緊壓茶的原料,黑茶壓制成的緊壓茶有茯磚茶、黑磚茶、花磚茶、湘尖茶、青磚茶、康磚茶、金尖茶、方包茶、六堡茶、圓茶、緊茶……等等。以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云南、廣西等省區(qū)為主要產區(qū)。黑茶的年產量很大,僅次于紅茶、綠茶產量,成為我國的第三大茶類。黑茶以邊銷為主,部分內銷,少量外銷,因此,習慣上又把黑茶制成的緊壓茶稱為邊銷茶。
在茶葉分類習慣上把普洱茶歸入黑茶類。
普洱茶與黑茶的區(qū)別: 黑茶是以小葉種茶樹粗老鮮葉為原料,制成的初制毛茶;普洱茶是以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,經自然發(fā)酵陳化,或人工渥堆后發(fā)酵而制成的再加工茶類。
黑茶與普洱茶的外形,內質有著本質的不同。
黑茶主要做成緊壓茶供邊銷,屬于邊銷茶;普洱茶有各種規(guī)格的散茶和各種形狀的緊壓茶,可供邊銷、內銷和外銷。
以下材料足以說明,普洱茶不是黑茶。
普洱茶六奇
產地奇:經歷了由地名命名而發(fā)展為專門茶類的一種茶葉。普洱茶原是產于云南普洱府所在地,并在普洱集散的茶葉。
品種奇:茶樹鮮葉為普洱茶變種,即云南大葉種茶樹的鮮葉。
原料奇:是以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,經過后發(fā)酵而成。后發(fā)酵的途徑有兩種:一種是自然存放,長時間的緩慢自然發(fā)酵,這樣變成的普洱茶,叫傳統普洱茶;一種是用曬青毛茶經過人工促成后發(fā)酵辦法生產的普洱茶及其壓制成型的各種緊壓普洱茶,叫現代普洱茶或熟普。
形狀奇:普洱茶除散茶外,緊壓成型的普洱茶有各種形狀,有如小藥丸、圓球、象棋、沱茶、圓餅;大如南瓜、巨型餅、樹筒、屏風、大匾等等。
品質奇:普洱茶有越陳越香的特點,與茶貴新、酒貴陳的特點背道而馳。如儲存保管得當,可儲存一百年左右。
飲用奇:如在茶館用蓋碗或紫砂壺沖泡陳年普洱,可泡20泡。
云南普洱茶的上述特點,也使普洱茶成為可具收藏鑒賞的古董,這是任何茶類都不具備的特性。因此,普洱茶完全有資格,也完全應當成為一種獨立的茶類,即普洱茶類。
根據《中國茶葉大詞典》對基本茶類和再加工茶類的定義,基本茶類是茶鮮葉經過不同制造過程形成的不同品質成品茶的類別。再加工茶類是以基本茶類的茶葉原料經再加工而形成的茶葉產品。普洱茶是以基本茶類中的曬青綠茶為原料,經過渥堆后發(fā)酵而形成的再加工產品,因此,不能歸于黑茶類。根據陳椽教授編著《茶葉通史》中對茶葉分類的理論:“茶葉分類應該以制茶方法為基礎。從這種茶類演變到那種茶類,制法逐漸革新、變化,茶葉品質也不斷變化,因而產生了許多品質不同,但卻相近的茶類。由量變到質變,到了一定時候,就成為一種新茶類。
從茶類發(fā)展的先后看,普洱茶最早見于文獻記載的是唐朝樊綽撰的《蠻書》,距今一千多年,起始年代更早。而黑茶起源于11世紀前后的宋代,普洱茶在前,黑茶在后,按照茶類發(fā)展的先后來看,普洱茶也不能列入黑茶類。
2. 普洱茶的起源與由來和興起
1、等級的拼配:這是普洱茶最常見的拼配方法,以餅茶為例,通常將七級茶為基料(50%-70%),以五級茶做底(20%-30%),三級茶撒面(10%-20%)。這種方法熟茶運用得最為普遍,也是最成熟的一項技藝。
2、不同茶山的拼配:這是普洱茶拼配中的最高技藝。不同茶山的拼配不是以個簡單混料過程,而是基于制茶者對各個茶山茶性的理解基礎上,尤其是對后續(xù)發(fā)酵中不同(茶山)茶葉所起的作用,最后達到制茶者心目中理想的茶。
如講易武的茶做基料,取它的“柔”,一臨滄永德的茶為輔料,取它的“偏酸”(后發(fā)酵中繼過程中起關鍵催化作用),以景邁山的茶做調味,取它的“甜”,在完成后發(fā)酵后,形成一個“華麗的轉身”。因此,制茶者在最開始的拼配中,內心已形成未來茶葉成熟后的色、香、味、形等等的預見。
這種拼配方法沒有固定模式與比例,完全與制茶者個人素養(yǎng)有關。它不僅是一種技藝,也是一門藝術,更是一種境界。
3、古樹茶與臺地茶的拼配:這是近幾年興起的一項拼配方法。雖然這種方法有欺騙消費者之嫌,但相比古樹茶純山頭的“一口料”又是最科學的。它將古樹茶偏重于“藥性”(酶的活性)與臺地茶偏重于“茶性”有機結合在一起,增加了品茶過程中的飽滿度與豐富度,同時也塑造出超越普通茶性的產品,品質不僅超越單一臺地茶,也好于不同地區(qū)拼配的臺地茶。這種方法以古樹茶原料比例比低于20%為最佳,但又不能超過50%。
4、季節(jié)的拼配:云南茶葉可采摘三季,除冬天不采,一年中的春、夏、秋均可采茶制茶,也就有了春茶與夏茶的拼配,夏茶與秋茶的拼配,春茶與秋茶的拼配等等。屬于較低技術含量。它屬于一種技巧,不屬于技藝。
5、年份的拼配:有經驗的制茶者為避免新茶的稍澀與微苦,包括味覺產生“單薄感”,有意拼進一些年份較長的“老料”,在色、香、味都不同與新茶的感覺。一般“老料”的拼配比例不超過10%。
這種方法與茅臺酒的勾兌方法有點相似,將蒸餾出的新酒與十年或十五年、三十年老酒勾兌,使酒液的飽滿度提升了不少。云南一些普洱茶較著名的茶企在熟茶加工中普遍運用這種方法。它屬于技藝,是快遞提升品質的一種方法。
6、發(fā)酵度的拼配:近幾年熟茶生產常采用的一種方法。新出堆的熟茶雖然通過人工發(fā)酵快速“催熟”,但也存在湯色暗紅和口感欠佳的問題,也需要通過后續(xù)陳化才能將上訴問題解決。
于是,將重發(fā)酵(達到九分以上成熟度)與中度發(fā)酵(達到七分成熟度)的熟茶拼配一起,使茶湯呈現紅顏明亮,口感適中的效果。但這種方法因為參入了一些發(fā)酵過度的熟茶,段時間品飲尚可,但繼續(xù)存放,尤其是存放五年以后,其口感與湯色基本鎖定,無大的變化,品質上升空間太小。不屬于技藝范疇。
7、生茶與熟茶的拼配:這是熟茶加工中的一項非常有意思的科學實踐。熟茶在渥堆發(fā)酵之后,很長時間存有一種“堆味”(與酶味有點接近),這是消費者始終不愿意接受的味道。過去,為了去掉這種“堆味”,只能用存放的方式,依靠時間來解決。但在熟茶中拼配一些生茶,意辦比例在3%至5%之間,茶湯的味覺感受更加豐富,且沒有“堆味”浮現。
我們在很多熟茶餅中發(fā)現的個別生茶葉子不是不小心散落在里面,而是有意識“添加”。民間普洱茶愛好者更是加大生茶比例:幾乎是1:1(生茶與熟茶)混在一起沖泡,滿足品飲需求。因此,簡單的去“堆味”,屬于一項技巧,而滿足品飲的層次感與飽滿度,即不同品質的熟茶與不同地域的生茶產生“互補與交融”則屬于技藝。
8、花草茶的拼配:市場上有一款茶叫“菊普”,即普洱茶中添加一些菊花。它是普洱茶拼配花草概念的第一款產品,也是一款至今被市場認可的成熟的產品。它開創(chuàng)了普洱茶拼配花草的先河,未來也會有大量的類似產品出現。
如普洱茶與玫瑰,普洱茶與金銀花,普洱茶與蘭花等等。其實,將花草拼配到茶葉中不是普洱茶的首創(chuàng),也不是中國人的發(fā)明。最早發(fā)明是英國貴族,用于英式紅茶。但是,英式紅茶注意干茶外觀之美,普洱茶拼配更注重功能之效,如養(yǎng)眼、潤肺、減肥等。
3. 普洱茶的發(fā)源
市面上有很多形狀各異的茶,沱茶,磚茶,餅茶,不過大家最常見的還是餅狀的茶。說到餅狀茶就有一個疑問,為什么每一餅茶的重量都是357克呢?這個數字有著什么特殊的含義嗎?今天,我們就來聊一聊357克餅狀普洱茶的緣由。
古代涉邊交易,政府為了減少度量衡方面的紛爭,制定了強制性的標準化措施,目的是便于統計,便于征稅,便于交易。老的度量衡一斤有十六兩,當時為了運輸方便,把普洱茶“蒸而團之,緊壓成型?!币蚱邇芍匾黄?,七片裝一筒,七子餅之名由此而來,現折合度量衡每片357克。七子餅茶形似圓月,是云南出口熱銷品種,暢銷香港、澳門和東南亞一帶。
一餅茶為357克,一筒七餅;357克*7餅茶=2499克,約2.5公斤。一件12筒約30公斤。一匹馬馱2件約60公斤,剛好可以負重前行,舊時馬幫就是這樣運茶的。建國后,七子餅的重量定為357克,便于普洱茶生產廠家的產銷管理。
在云南少數民族文化中,“七”是一個吉祥的數字,象征著多子多福,七子相聚,月圓人滿。因此,在云南少數民族中,七子餅茶常作為兒女結婚時的彩禮和逢年過節(jié)的禮品,表示“七子”同賀,祝賀家和萬事興。所以一餅茶為357克,一筒七餅。
普洱茶早期時候,要遠銷邊疆一帶,主要依靠茶馬古道和馬幫運送出去,在此期間,一些常年行走于茶馬古道的人家中已有妻女,但是為了生計,只能常年奔波于外,長路漫漫,路途險阻,甚是思念家中的妻女。
3+5+7=15,15這個數字在中國有著很特殊的意義,無論是元宵節(jié)還是中秋節(jié),都是當月的15。為了表達對親朋好友的思念之情,于是把思想感情寄托在數字上,這些數字不再是冷冰冰的,反而給人們帶來美好的祝愿。15這個數字代表著相聚,象征團圓,于是將普洱茶制作成357克,借此表達對家人的思念。
從易經的角度來解說,3、5、7這三個數字都是陽數,陽為日,為火,陽數之合為25,這個數字是太陽的運行規(guī)律,在易經的天文歷法中,取3、5、7為中陽,是一個吉利的數字。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,許多傳統文化依然受用于今,人們追尋的數字不只是字符,而是對自然、對天地萬物的一種崇敬,遵循自然的規(guī)律,才能得到自然的饋贈,茶道也亦然。
這三個數字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意義。
3是三才:天,地,人,天地人之合。
5是五行:金,木,水,火,土,中國文化之發(fā)源。
7是少陽:為震為雷為龍。
普洱茶的重量357克結合了龍陽之氣、五行之力、天地人之精華,充分結合了中國傳統文化,把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融于普洱茶之中,縮小到茶文化來說,體現了茶道精神。
4. 普洱茶的發(fā)展歷史中萌芽于( )
大把抓茶葉是大葉茶,屬于山茶。為云南特有的茶種,原產于云南西雙版納、普洱等地,是制作普洱茶的原材料。大葉茶及其近緣種均有較大而美麗的花瓣,雄蕊多數,株型美觀,有些地方將大葉茶作為園林樹木栽培
大葉茶及其近緣種均有較大而美麗的花瓣,雄蕊多數,株型美觀,有些地方將大葉茶作為園林樹木栽培,普洱市的一些街道用大葉茶作為行道樹。
5. 普洱茶的起源和發(fā)展史
普洱的由來源自于本地的一種名茶普洱茶的名字里的普洱,普洱其實是近些年才叫普洱市的,在之前一直是叫思茅市,改名為普洱市主要是普洱茶聞名,但很多普洱人還是習慣性稱這里為思茅,包括你去坐飛機的時候工作人員也會習慣性稱為思茅市。
6. 普洱茶的形成
普洱轉化,亦稱“陳化”。普洱茶“陳化”,導致普洱茶“越陳越香”的原理,是茶葉內的茶多酚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,發(fā)生非酶促自動氧化,進而與其他物質聚合,形成黃褐色聚合物,使普洱生茶湯色逐漸加深、直至變?yōu)辄S褐色的過程。
茶葉的鮮爽物質氨基酸遇到空氣里的氧以后,逐漸氧化、降解和轉化,或與茶多酚的氧化產物結合形成暗色聚合物,抗壞血酸氧化使色澤和茶湯褐變;
芳香化合物含量顯著下降,同時產生丙醛、2,4一庚二烯醛等,使茶葉鮮味消失,陳香顯露,葉底轉暗,湯色紅褐;多酚類的氧化,使苦澀物質減少,滋味逐漸趨于醇和;
茶黃素、茶紅素在儲藏中發(fā)生氧化后,使非透析性的高聚合物(茶褐素)積累,茶湯紅褐,葉綠素發(fā)生光敏氧化降解,使茶葉色澤顯著褐變,逐漸形成普洱茶“越陳越香、紅褐明亮”的品質特點。
我們再來看普洱茶陳化的環(huán)境條件:
1、必須在干倉陳化
干倉不會發(fā)霉,轉化較為緩慢,但能保持普洱茶的真性?!覆柘采m葉而畏香藥,喜溫燥而忌冷濕」《茶錄》宋?蔡襄著。
2、溫度不可驟然變化
倉內溫度如果過高,溫差變化太突然,將會影響茶湯水性給予口感的活潑性,甚至倉內溫度太高,形成悶熱,會將原本的生茶,轉變?yōu)槠斩瑁朔N情形在香港的茶庫時有發(fā)生。
3、避免雜味感染
茶葉是最會吸收雜氣異味,灑一把干燥茶葉,會吸清空氣中的異味,此外,也應力求貯放環(huán)境清潔無雜味?!赶采m葉而畏香藥」宋?蔡襄著;「喜清涼而惡蒸郁。喜清獨而忌香臭」明?聞龍著;「茶性淫,易于染著。區(qū)論腥穢有氣之物。不得與之近。即名香亦不宜相襟」《茶解》明?羅廩。
4、利用竹箬包裝
「茶須筑實。仍用厚箬填緊。甕口再加以箬。以真皮紙包之」《茶疏》明?許次紓。這種傳統包裝的質料和方式,有助于普洱茶于后發(fā)酵時,過濾雜味以確保清純的效。常有人將已打開了的老茶,改用較低劣品質的塑料紙重包,時間一久,就會發(fā)出異味,直接破壞了普洱茶品味。
5、注意茶齡壽命
普洱茶陳年代壽命,到底是六十年,或一百年,或數百年,沒有定論資料,往往只靠品茗者直覺研判其陳化的程度。如福元昌、同慶老號普洱圓茶陳化感已到了最高點,必須加以密封貯存,以免繼續(xù)快速后發(fā)酵,造成茶性逐漸消失,品味衰退敗壞。故宮的金瓜貢茶,陳期已一兩百年,其品味是?!笢猩?,但茶味陳化、淡薄」。
7. 普洱茶起源與發(fā)展的科學依據
普洱茶產于云南西雙版納等地,因自古以來即在普洱集散,因而得名。普洱縣城又作普洱哈尼族自治縣,隸屬思茅地區(qū),位于云南省南部,距昆明373公里,原稱寧洱縣?!捌斩睘楣嵴Z,“普”為寨,“洱”為水灣,意為“水灣寨”,帶有親切的“家園”的含義。
普洱茶產于云南西雙版納等地,因自古以來即在普洱集散,因而得名。普洱縣城又作普洱哈尼族自治縣,隸屬思茅地區(qū),位于云南省南部,距昆明373公里,原稱寧洱縣。
“普洱”為哈尼語,“普”為寨,“洱”為水灣,意為“水灣寨”,帶有親切的“家園”的含義。
普洱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,距今已達2000年之久。民間有武候遺種(武候是指三國時期的丞相諸葛亮)的說法,故普洱茶的種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。
思茅與西雙版納一帶為其主要原料生產地,普洱與思茅成為加工和集散中心,明朝時期以普洱為中心向外輻射六條茶馬古道,將普洱茶行銷至中國本土、西藏、越南、緬甸、泰國等地,并轉運到港澳、東南亞,甚至歐洲
8. 怎么產生的普洱茶
茶葉中產生香氣的物質
每年春季新制的生茶,花蜜香最為明顯,這種香型勐庫大葉種也是特別有代表性的。其實,新茶中的香氣是茶葉本身內部處于優(yōu)勢狀態(tài)的香氣物質決定的,這些物質的種類和比例,是影響茶葉香氣的物質基礎。主導茶葉香型的香氣物質主要有以下幾種:
青葉醇(順-3-己烯醇):在所有的茶葉香氣物質中,其含量最高,約占鮮葉芳香物質的60%。當青葉醇濃度較高時,其具有強烈的青草氣息;低濃度時,則有清香氣息。
苯甲醇:產生微弱的蘋果香氣,在鮮葉和各類茶中均有存在,揉捻和發(fā)酵過程會促進其大量形成。
苯乙醇、醋酸香葉醇、醋酸橙花醇:產生玫瑰香氣。
苯丙醇:產生類似水仙花的香氣。
芳樟醇:產生百合花或蘭花香氣,是茶葉中含量較高的香氣物質之一。
香葉醇:茶葉中含量較高的香氣物質之一,產生玫瑰香氣,含量隨嫩度的增加而增加。
普洱茶為什么會有花蜜香?新茶里的花蜜香是怎么形成的?
橙花叔醇:產生木香、水果百合香韻,常見于烏龍茶及高級名優(yōu)綠茶。
1-戊烯-1-醇、苯乙醛、n-壬醛、n-癸醛和芳樟醇氧化物、辛二烯酮:產生陳香味。
己烯醛:產生花香,紅茶和烏龍茶中含量較高。
肉桂醛:產生肉桂香氣。
香草醛:產生花香味。
α-紫羅蘭酮和β-紫羅蘭酮:產生有紫羅蘭氣息。
茉莉酮:產生茉莉花香,常見于茉莉花茶。
醋酸香草醇、醋酸芳樟醇、橙花醛:具有檸檬香氣,常見于紅茶。
苯乙酸苯甲酯:有強烈的、甜潤的、細膩的蜂蜜香味。
蒎烯:產生松木香味。
醋酸苯乙酯:產生果香味。
普洱茶為什么會有花蜜香?新茶里的花蜜香是怎么形成的?
普洱茶的花蜜香從何而來
從香氣類型來看,普洱新生茶里的花香主要是芳樟醇、香葉醇、橙花叔醇、苯乙酸苯甲酯、醋酸苯乙酯等芳香物質作用的結果。這些芳香物質含量雖少,但對茶葉的香氣起著重要作用。